我国文学史上涌现出无数脍炙人口的诗句,其中不乏以“跂”字为意象的诗篇。跂,有仰望、攀升之意,寓意着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。本文以古诗词中的跂诗句为例,探讨跂的意象及其在诗中的运用,以期展现古人诗意人生。

一、跂的意象及其在诗中的运用

1. 仰望自然,寄托情怀

古人常以跂字描绘对自然景物的仰望之情。如唐代诗人杜甫《望岳》中的“会当凌绝顶,一览众山小”,表达了诗人对泰山的仰望,抒发了诗人豪情壮志。又如宋代诗人苏轼《题西林壁》中的“横看成岭侧成峰,远近高低各不同”,描绘了庐山的壮丽景色,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。

2. 追求理想,奋发向前

跂字在诗中常用来表达对理想生活的追求。如唐代诗人王之涣《登鹳雀楼》中的“白日依山尽,黄河入海流”,诗人站在高处,俯瞰壮阔山河,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又如唐代诗人杜甫《登高》中的“无边落木萧萧下,不尽长江滚滚来”,诗人以登高望远,抒发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,体现了诗人奋发向前的精神。

3. 勉励自己,超越自我

跂字在诗中也有勉励自己,超越自我的意味。如唐代诗人王勃《滕王阁序》中的“落霞与孤鹜齐飞,秋水共长天一色”,诗人以登高远望,表达了自己要超越前人的志向。又如唐代诗人李白《将进酒》中的“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,奔流到海不复回”,诗人以黄河为喻,勉励自己勇往直前,不断超越。

二、跂诗句中的修辞手法及艺术特色

1. 对比手法

对比手法是跂诗句中常用的修辞手法之一。如唐代诗人杜甫《登高》中的“无边落木萧萧下,不尽长江滚滚来”,通过对比萧萧落木与滚滚长江,突出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,表达了诗人对时光的感慨。

2. 象征手法

象征手法在跂诗句中亦有所体现。如唐代诗人李白《将进酒》中的“黄河之水天上来,奔流到海不复回”,黄河象征着人生之路,奔流到海不复回则寓意着人生不可逆,诗人以此告诫世人要珍惜时光,奋发向前。

3. 情景交融

跂诗句中常将情感与景物相融合,形成独特的艺术效果。如唐代诗人杜甫《望岳》中的“会当凌绝顶,一览众山小”,诗人将攀登泰山的豪情壮志与泰山的雄伟景色相结合,展现了诗人胸怀壮志的豪迈情怀。

跂诗句在古诗词中具有丰富的意象和艺术价值。通过对跂的意象及其在诗中的运用进行探讨,我们得以领略古人诗意人生,感受到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。在现代社会,跂诗句所蕴含的哲理和情感,仍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,值得我们细细品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