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俱不厌”一词,源自唐代诗人杜甫的《春望》一诗:“国破山河在,城春草木深。感时花溅泪,恨别鸟惊心。烽火连三月,家书抵万金。白头搔更短,浑欲不胜簪。”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对国家兴衰的感慨,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美好事物的向往。在这篇文章中,我们将探讨“俱不厌”的内涵,分析其背后的审美追求,以及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追求这种永恒的审美境界。
一、俱不厌的内涵
1. 美的永恒性
“俱不厌”中的“俱”,意为“都”,“不厌”则表示“不感到厌倦”。因此,“俱不厌”可以理解为对美好事物的永恒追求,即无论时间如何流转,人们对美的欣赏和追求都不会感到厌倦。这种美的永恒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:
(1)自然之美:大自然中的山川河流、花草树木,它们的美是永恒的,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。正如诗人杜甫所说:“会当凌绝顶,一览众山小。”人们总是对自然之美充满向往,这种向往是永恒的。
(2)艺术之美:艺术作品是人类智慧的结晶,它们具有超越时空的魅力。无论是古代的诗词歌赋,还是现代的绘画、音乐,艺术之美都能让人们陶醉其中,流连忘返。
(3)人格之美:人格之美是指人的品德、气质、才华等方面的美。这种美具有感染力,能够影响他人的心灵。正如古人所说:“腹有诗书气自华。”
2. 美的多样性
“俱不厌”还体现了美的多样性。人们对于美的追求是多元化的,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审美取向。这种多样性使得美更加丰富多彩,让人在欣赏美的过程中感受到无尽的乐趣。
二、追求俱不厌的审美境界
1. 培养审美情趣
要追求俱不厌的审美境界,首先要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。这需要我们广泛涉猎各类艺术作品,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审美观念,从而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。
2. 感受生活之美
生活中处处皆美,我们要学会发现生活中的美好。无论是清晨的阳光、傍晚的晚霞,还是邻里间的关爱、亲人的陪伴,都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美。
3. 保持开放的心态
追求俱不厌的审美境界,需要我们保持开放的心态。面对不同的审美观念,我们要学会包容、理解和尊重,这样才能在审美过程中不断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。
4. 勇于创新
在追求美的过程中,我们要勇于创新。只有不断创新,才能使美焕发出新的生命力。正如诗人杜甫所说:“江山代有才人出,各领风骚数百年。”
“俱不厌”是一种永恒的审美追求,它体现了美的永恒性和多样性。在现实生活中,我们要努力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,感受生活之美,保持开放的心态,勇于创新,从而追求这种永恒的审美境界。只有这样,我们才能在美的世界里畅游,享受到人生无尽的乐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