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“功载”出自《左传·僖公二十四年》:“功载于史,名垂于后。”意指一个人的功绩被记载在史册上,名字流传于后世。中华民族崇尚功勋,重视名节,成语“功载”便是这种价值观的体现。本文将从成语“功载”的来源、内涵以及现实意义三个方面进行阐述。

一、成语“功载”的来源

成语“功载”最早见于《左传》,后经《史记》等史书广泛传播。在古代,史官负责记录国家大事和英雄人物的功绩,将这些功绩载入史册,以供后人学习和借鉴。因此,“功载”一词便成为记载和颂扬功勋的代名词。

二、成语“功载”的内涵

1. 功绩显赫

成语“功载”中的“功”指的是一个人在政治、军事、文化、科技等方面的卓越成就。这些成就不仅对个人有深远影响,更对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起到关键作用。例如,秦始皇统一六国,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大一统国家;诸葛亮辅佐刘备,鞠躬尽瘁,死而后已,成为忠诚与智慧的象征。

2. 名垂史册

“功载”一词中的“载”意味着记载、流传。一个人的功绩若能被载入史册,便意味着其事迹将被后人传颂,成为永恒的记忆。正如鲁迅所说:“史家之绝唱,无韵之离骚。”名垂史册的功勋人物,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,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。

3. 名节重要

在古代,人们认为一个人的功绩与其品德、名节紧密相连。成语“功载”强调了名节的重要性。正如《左传》中所言:“君子之德风,小人之德草,草上之风必偃。”一个人的名节如同一棵大树,经得起时间的考验,而功绩则是这棵大树上的果实,只有树根坚实,果实才能茁壮成长。

三、成语“功载”的现实意义

1. 激励后人

成语“功载”激励着后人追求卓越,为实现民族复兴而努力拼搏。在新时代,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先辈们的优良传统,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。

2. 弘扬正能量

成语“功载”所蕴含的正能量,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,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。我们要以功勋人物为榜样,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,为实现民族复兴凝聚强大力量。

3. 强化国家意识

“功载”一词强调了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。在新时代,我们要牢固树立国家意识,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而努力拼搏。

成语“功载”承载着中华民族对功勋的崇敬之情,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。在新时代,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这一优良传统,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而努力拼搏。让我们铭记“功载”的深刻内涵,为实现“两个一百年”奋斗目标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!